close

在還沒有印刷術的時代
文字的傳播  一切都要靠手寫傳抄
書籍經典如此  公家文件如此  個人的書信也是如此
所有的一切文字都是用筆寫出來的

而在古代  約莫春秋戰國之時  並沒有鉛筆、原子筆這些工具
有的只有"毛筆"這個書寫工具  甚至連"紙" 都不見
所以大多的文字都是用毛筆書寫在竹片、木片或是匹布上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  竹片、木片稱作"簡"  木板稱作"牘"  布則叫做"帛"
所以現今出土的一些文物  我們稱之為"簡牘"、"簡帛"等...指的就是書寫的這些載體

那麼尺牘是什麼東西呢?
"尺牘"一詞 最早的出處就是漢代的詔書   因為書寫在一尺一寸的木板上   所以被稱作"尺牘"
古代劇或是武俠片裡常可以看到一些書寫在竹片木板上的信件  有一片一捲的也有一串的
最終的功用  就是用來傳遞文字訊息  而到後來   尺牘也被借代為書信的意義
就這樣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現在我們說尺牘   也就是書信的意思

現在我們在故宮看到宋代以前的書法作品   大多都是以尺牘的形式所流傳著
最有名的王羲之書法  就全部都是"尺牘"  也就是書信的形式
例如有名的  "快雪時晴帖"  "喪亂帖"  "平安帖" 等等....
都是平常生活上的一些書信、簡訊等信件內容被保存下來的墨跡
畢竟在六朝時期還沒有所謂"書法作品"的概念
現存的墨跡都是因為當時人們有收藏名人書信的習慣而保存下來的哩~


王羲之-妹至帖

這件王羲之的作品  由日本私人收藏家所收藏
就如圖片看到的一樣  它只是一封信件  而且是缺損的信件  只留下短短兩行
實際內容是什麼意思 其實已無從考證了
那我們要如何去欣賞它呢?  看的就是書法的神采
古有言:深識書者 惟觀神采 不見字形
欣賞書法的重點就是神采
單一個字的形狀 或是書寫內容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神采才是書法家展現個人性情的一種體現
這攸關個人的學識涵養、氣質與個性等..
六朝書風是一個含蓄內斂的時代 文字表現自然不急不俆 不吭不燥
在動與靜之間 有著完美的拿捏
王羲之也因此立下了唯美書風的典範

然而文字內容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
畢竟文字本身是用來溝通的  
神采的欣賞方式是為純藝術的角度來欣賞書法
可是尺牘的功能本身又不是來給你欣賞的
所以文字內容與藝術之間  其實有著微妙的不相關係
這現象還蠻有趣的~
那麼我也寫了一件尺牘
仿王羲之的書風~~神采讚的哩!


狐狸作-歹丸帖

其實單看文句本身可能是沒意義的
重點還是在神采的美感之上
不過還是要承認這是一個惡搞  鄉民大概都看的懂吧

說了那麼多  其實主要是介紹尺牘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尺牘的特色  在於本身是一般書信  不是用來當作作品欣賞的
然而若是書寫的人本身學識涵養與氣質出眾
文字墨跡自然會流露出作者的才情
那麼將尺牘用來當作藝術品看待也無妨
更甚至我覺得尺牘這種東西能更接近作者本身的情感
畢竟作品  是比較刻意去營造的美
書信這種東西則是很生活化的美
各有各的風貌  也都是書法史上不可缺的一部分




最後來秀一張狐狸的收藏
這是現代一位書篆大師的尺牘墨跡
一件平凡的信件能夠有如此瀟灑精彩的神采  實在是厲害!
其實我是很羨慕這種信手怗來就能寫的一手好字的人
這牽扯到自己的藝術造詣與書法功力
能和生活做真正的結合

只可惜到我們這輩  鍵盤當道  連原子筆也很少人在拿了
不帶情感的電腦字  是不是代表著世界變的更冷漠了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cticfoxs 的頭像
    arcticfoxs

    狐狸誌

    arcticfox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